卷第四百二十二 龍五
韋思恭
元和六年,京兆韋思恭與董生、王生三人結友,于嵩山嶽寺肄業。寺東北百余步,有取水盆在岩下。圍丈餘,而深可容十斛。旋取旋增,終無耗。一寺所汲也。三人者自春居此,至七月中,三人乘暇欲取水。路臻于石盆。
見一大蛇長數丈,黑若純漆,而有白花,似錦,蜿蜒盒中。三子見而駭,視之良久。王與董議曰:“彼可取而食之。”韋曰:“不可。昔葛陂之竹,漁父之梭,雷氏之劍,尚皆爲龍,安知此名山大鎮,豈非龍潛其身耶。況此蛇鱗甲,尤異于常者。是可戒也。”二子不納所言,乃投石而扣蛇且死,縈而歸烹之。二子皆咄韋生之詐潔。俄而報盆所又有蛇者。二子之盆所,又欲擊。韋生諫而不允。二子方舉石欲投,蛇騰空而去。及三子歸院,烹蛇未熟。忽聞山中有聲,殷然地動。覘之,則此山間風雲暴起,飛沙走石。不瞬息至寺,天地晦暝,對面相失。寺中人聞風雲暴起中雲:“莫錯擊。”須臾,雨火中半下,書生之宇,並焚蕩且盡。王與董,皆不知所在,韋子於寺廊下無事。故神化之理,亦甚昭然。不能全爲善,但吐少善言,則蛟龍之禍不及矣。而況于常行善道哉!其二子屍,迨兩日,于寺門南隅下方索得。
斯乃韋自說。至於好殺者,足以爲戒矣。(出《博異志》)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