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九诸家气法部四
王说山人服气新诀
子夏曰:食气者,神明而寿。《黄庭经》云:玉池清水灌灵根,审能修之可长存。释氏止观,其有用气疗疾法。是知气 之与液,递相通润也。古经法皆有时节行之,今议食气,不复 以时节也。液则时时助气,使调滑也。所论食气,皆内气也, 咽之代食耳;液者,咽之代浆耳。上食新气,下泄旧气,使推 陈而纳新也。咽气不必饱满,下泄不必常出,但得无臭,即自 平定。咽气不必常咽,但气清则腹内自平,夫然,不须咽矣。
初学之时,觉饥即食,食时不觉饥,即由气矣。若食常以一咽、两咽压之,则食易消。食渐消,如咽数至,食消气自调。 若觉腹中气小妨,即或行或卧,东转西侧,以意想驱逐之,使 下。若未下,不得急性忙迫,但以意从容之,不久自泄也。食 气时若欲上噫,但任意出,必不得抑之也(桑榆子曰:夫功浅 多噫,盖由乍服所得真气尚少,疳所必多,不正而多,命宫不 受,则宜常有出者;又初服之时,所咽者往往不到气海,则无 所归投,返上为噫也。若得内气,又不入到气海,自然无噫, 如著功多时,忽复噫者,不是伤多即是外气误入也)。欲下出, 任下出,必不得秘之,在细意自审也。消息盈虚,久而自得其 妙矣。宜行步,兼小导引,引亦不得频为之。世间诸事皆自细 意斟酌之。有诸疾,则绝粒三数日,轻则一日、两日,更轻即 绝一顿亦得。若疾在上,以意想上驱之,在下,以意想下驱之 ;若在四肢及左右侧,并以想驱逐之,则愈矣。大都不得闭气, 若闭气,即疾生。所食物宜润畅,寒暑皆适宜也。瘴疟时,但 绝粒数日,静居则差矣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