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八十八 仙籍旨诀部
养生辨疑诀──栖真子施肩吾述
一炁无方,与时消息。万物生死,共气盛衰,处自然之间,而皆不知所以然而然。其所禀习,在覆载之下,有形者先须知 其本,知其本则末无不通;修道者先须正其源,正其源则流无 不应。若弃其本而外求,背其源以邪究,虽尽百家,学穷诸 子,徒广虚论之功,终无摄养之效。得者观之,实为自悟耳! 今历观世间,好道之流,不可胜数。虽知恬淡以自守,全不知 恬淡之中有妙用矣。虽知虚无以为理,全不知虚无之中而无不 为矣。若不知虚无恬淡妙用之理,徒委志于寂默之间,妄作于 形神之外,是谓无益之用,非摄生之鸿渐也。且神由形住,形 以神留,神苟外迁,形亦难保。抑又服饵草木金石以固其形, 而不知草木金石之性,不究四时顺逆之仪,久而服之,反伤和 气,远不出中年之内,疾害俱生。使夫轻薄之流,皆谓系风捕 影,不可得也。翻以学者为不肖,以真隐为诡道,不亦伤哉! 或人以此事而讥余曰:“吾闻学道可致长生,吾自童年至于暮 齿,见学道之人,已千数矣。服气绝粒者,驱役考召者,清净 无欲者,修仙炼行者,如斯之流,未有闻其不死者也。身殁幽 壤之下,徒以尸解为名。推此而论之,盖得者犹灵骨耳!非可 学而得之。”余闻斯论,不觉心愍然于内,神恍惚于外,沉吟 之间,乃太息而应之曰:观子向来所说,实亦鄙之甚矣!迷之 尤矣!今世人学凡间之事,犹有成与不成,岂况妙本玄深,昏 昏默默,胡可造次而得之?且大道无亲,感之即应,苟云灵骨, 无乃疏乎!然夫服气绝粒者,道家之所尚,人苟得之,皆有不 食轻举之效。便自言肠胃无滓,立致云霓,形体获轻,坐希鸾 鹤。采饵者复以毛女为凭,呼吸者又引灵龟作证,曾不知真炁 暗减,胎精内枯,犹执滞理于松筠,守迷端于翰墨,良可嗟矣 !宁不怪乎?至于驱役考召之流,盖是道中之法事,研讨至精, 穷其真诰,诚为身外之虚名,妄矣!且元和之气,非时长而有 之,未有此形,天地之间,已有之矣。经曰:先天地而生。即 元气矣。此身有者,父母交合,施其元气。元气者,真精矣。 何以明之?精留于身则身生,精施于人则生人,移此精气,结 彼元气,彼既成于形,此则受损耳。《内景经》云:长生至慎 房中急。此在乎妙用之道,元气结之为精矣。身中之精,元气 之本。能使气一溯精,移之上元、下元之中,又采新气,旬日 还为精矣。如彼釜熟其物,则出之,更添新者,回还无穷,天 地不足为久寿矣!上元充满,百节自实,老者反丁,丁者反婴。 斯得上元下元,我能经络运度,宽猛是则。审修我宫,神仙必 得,不修我宫,死之必克。人在气如鱼在水,沉浮东西,莫不 由己。修炼经时,百节尽畅,炅若阳春,久乃自知。若有不通 及疾病之处,注意中元,发火以焚之,乃自通,通则愈矣。心 为绛宫,绛宫者赤色,犹火也。存心炎火,亘乎一身,非特为 气道流通,抑亦销其邪也。凡欲行气之前,但焚之一度。经曰 :广成子积火焚五毒。五毒,五味矣。五谷五味不焚之,必能 壅遏气道。焚之或久,令人烦热。存之馋通,即须行气。行气 之法,但泯思虑,任神庐微微,元气自然遍体。夫炁者,百节 毛孔,皆自有之,能以意行之,是贤臣化百姓矣。何以明炁之 在身?但以一丈之竹通其节,以扃一头,口向中吹之,气忽然 达于筒中,自有元气相撑而出。人身中亦犹此筒,思虑既绝, 元气遍身。遍身之后,兀然而定。其取定之术,具载《下元篇 》中,审而行之,万不失一矣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