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站链接: 老印书画国际 雲亭勸水
当前位置: 首页 > 书籍

云笈七签第四部

作者:宋·张君房   发表时间:2024-12-28 09:28

目录

卷一百七纪传部·传五


  先生讳弘景,丹阳人也。幼标异操,聪明多识,五经子史,皆悉详究。善书,得古今法。不肯婚宦,以资营未立,且薄游 下位,为宜都王侍读。年二十余,便稍就服食,遵行道要,所 得符文妙法,并是真人遗迹。于是业行渐进,乃拂衣止于茅山 焉。观其神仪明秀,盼睐有光,形细长项,耳间矫矫,显然异 众矣。

  永明十年,太岁己卯,谢詹事瀹先从吴兴还,闻先生已辞世入山,甚怀嗟赏。于路中仍为前传,虽未能究洽,而粗举大 纲,有似王右军作《许先生传》。翊从叔隐居,先生讳弘景, 字通明,丹阳人也。宅在白杨巷南冈之东,宋初土断,仍割秣 陵县西乡之桐下里,至今居之。

  陶氏本冀州平阳人,帝尧陶唐之苗裔也。尧治冀州平阳,故因居焉。汉兴,有陶舍为高祖右司马,子青擢位至丞相。十 三世祖超,汉末渡江,始居丹阳。七世祖浚,交州刺史璜之弟, 仕吴为镇南将军,封句容侯,食邑二千户,与孙皓俱降晋,拜 议郎散骑常侍、尚书。六世祖谟,浚第三子,永嘉中为东海王 越司马,领屯军随王出许昌。因败,仍复过江,为大将军王敦 参军。敦为丞相,转军谘祭酒。后随敦南下,而情惧祸及,乃 启分属籍,禁锢积年,晚起为车骑丞相参军,不就。升平四年 卒,始别葬白石山之岭,赡湖北。高祖毗有理识,器干高奇, 以文被黜,不肯游宦,州郡辟命并不就,后板授南安正佐,亦 不起,元兴三年卒。曾祖兴公多才艺,叵营产殖,举郡功曹, 察孝廉,除广晋县令,义熙二年卒。祖隆身长七尺五寸,美姿 状,有气力,便鞍马,善骑射,好学,读书善写,兼解药性, 常行拯救为务。行参征南中郎军事,侍从宋孝武伐逆有功,封 晋安侯,除正佐,固辞。颜峻恃宠,就求宅以益佛寺,弗与, 因辞官。见谮削爵,徙广州,后被恩除南海酉平县令,后监新 会郡。大明五年,卒于彼。

  父讳贞宝,字国重,司徒建安王刘休仁辟为侍郎,迁南台侍御史,除江夏孝昌相。亦闲骑射,善藁隶书。家贫,以写经 为业,一纸直价四十,书体以羊欣、萧思话法。深解药术,博 涉子史,好文章,美风仪,凡游从,与萧思话、王钊、刘秉周 旋,多为诸贵胜所赏遇。元徽四年冬,衔使肤庭,通邻国之好, 甚得雅称。升平元年还都,具撰游历记并诗数千字,及所造文 章等,刘秉索看,仍值石头事亡失,无复别本,不得传世。建 元三年于县亡,背丧还葬旧墓。母东海郝夫人,讳智湛,精心 佛法,及终,有异焉。先是,贞宝携家随萧之郢州,孝建二年, 萧亡。其年九月,母觉有娠,仍梦见一小青龙,忽从身中出, 直东向而升天,遂视之,不见尾。既觉,密语比丘尼,云:弟 子必当生男儿,应出非凡人,而恐无后。尼问其故,以所梦答。 尼云:将出家?又答:审尔亦是所愿。时年二十五。其冬,仍 随萧部伍还都,住东府射堂前参佐廨中。以孝建三年太岁丙申 四月三十日甲戌夜半,先生诞焉。是年乃闰三月,明日朔旦, 便是夏至,母即沐浴而起,了无余患。

  先生四五岁便好书,今犹有六岁,时书已方幅成就。九岁十岁读《礼记》、《尚书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杂书等,颇 以属文为意。年十一,为司徒左长史王钊子昊博士。十三,父 贻宅席卷,随吏部尚书刘秉之淮南郡。十五归都,寓憩中外徐 胄舍,后仍立别宅,从此不复还旧庐。十七乃冠,常随刘秉尹 之丹阳郡,得给帐下食,出入乘厩马。秉第二男俣,少知名, 时为司徒祭酒。俣雅好文籍,与先生日夜搜寻,未尝不共味而 食,同车而游。俣与江敩,褚炫等俱为顺帝四友,故最以才学 得名。俣作《宋德颂》,连珠七警,当世称绝。俣既亡后,文 章皆零落,先生欲为纂集,竟不能得。是岁升明元年冬,先生 年二十二,随刘丹阳入石头城,就袁粲建事,先生与韩贲、糜 淡同掌文檄,及事败城溃,即得奔出。俣及第侅为沙门以逃, 为人所获,建康狱死,人莫敢视。先生躬自收殡瘗葬,查硎旧 墓,营理都毕,自此弃世,寻山而止。

  值宋齐之际,物情未安,既结刘宗,常怀忧惕。父乃因纪僧真求事高帝于新亭,即蒙帐内驱使。二年正月,沈攸之平, 从还东府,公仍遣使侍弟五息絜、六息暠侍读,兼助公间管记 事。先生时年二十三,除巴陵王侍郎。明年,侍从高祖登极, 还台住殿内,除太尉、豫章王侍郎。先生云:革运之际,颇有 微勤,何处不容三两阶级?遂不拜。又明年,随安成王出镇石 头。次岁夏,丁孝昌府君忧,上郢奉迎,冬,还都安厝。世祖 即位,以振武将军起侍宜都王侍读。齐世侍读任皆总知记室, 手笔事选须有文才者。先生于吉凶内外,仪礼表章,爰及笺疏 启牒,莫不绝众,数王书、佐典书皆承授以为准格。诸侍读多 有惭惮,颇致谗嫉,先生亦任之,不以介意。年二十八服阕, 召拜左卫殿中将军,颇郁时望。先生惊,亦不解所以,即告庾 道敏,论诸屈滞,庾为面启武帝,帝云:先帝昔亲命此官,卿 不知耶?其何辞之!庾告先生,先生喟然叹曰:昔不受豫章王 侍郎,于今五年,翻为此职,驿马非骥騄。犹欲固辞。庾切言 之云:太元已来,此官皆用名家,裴松之从此转员外郎。但问 人才,若官何所枉君,恐为尔误我事。庾子时正被委任总知诸 王府事,先生不获已而拜矣。年二十九,清溪宫新成,帝宴乐 之,先生拜表献颂,又有伏曼容亦上赋。于是敕遣中书省舍人 刘系宣旨褒赞,并敕豫旧宫金石会。于时上意欲刻此颂于石碑, 王俭沮议而止。时献赋者五人,惟以先生为最,将欲迁擢,会 母忧去职,寻授振武将军,起特赐酒食省禄,随宜都王赴京。 帝欲幸武进宫,先生复作颂,颂成而车驾事废,不复得奏云。 此颂体制爽绝,倍胜旧格。三年还都,方除奉朝请,拜竟,怏 怏。与从兄书云:昔仕宦应以体中打断,必期四十左右作尚书 郎,出为浙东一好名县,粗得山水,便投簪高迈。宿昔之志, 谓言指掌,今年三十六矣,方作奉朝请,此头颅可知矣!不如 早去,无自劳辱。

  明年五月,遂拜表解职,求托岩林,青云之志,于斯始矣!是岁永明十一年壬申岁也。先生初隐,不欲辞省,出仍脱朝 服,挂神虎门,鹿巾径出东亭,已约语左右曰:勿令人知尔。 乃往与王晏语别,晏云:主上性至严治,不许人作高奇事,脱 致忤旨,坐贻罪咎,便恐违卿此志,讵可作?先生嘿思良久, 答云:余本徇志,非为名,若有此虑,奚为所宜?于是即不诣 省,直上表陈诚。诏赐帛十疋、烛二十铤,又别敕月给上茯苓 五斤、白蜜二斗,以供服饵。先生既遂命,理舳东下,众宾并 饯于征虏亭,举酒挥袂,皆云:江东比来未有此事,乃见今日 尔!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。先生云:此山是金坛洞宫,周回 百五十里,名曰华阳之天,有三茅司命之府,故名曰茅山。所 以自称华阳隐居,亦犹士安之玄晏,稚川之抱朴。凡絓人间书 疏,皆以此号代名。先善稽古,训诂七经,大义备解,而不好 立义,异于先儒,议论惟著纸,不甚口谈。尤好五行阴阳,风 角气候、太一遁甲、星历算数、山川地里、方国所产,及医方 香药分剂,虫鸟草木,考校名类,莫不该悉。善隶书,不类常 式,别作一家,骨体劲媚。琴棋骑射,亦皆领括。常言心中恒 如明镜,触形遇物,不觉有滞碍。为人少忧戚,无嫉竞,淡哀 乐,夷喜怒。时有形于言迹者,云皆是欲显事厉物,了无欢愠 于胸襟。

  先生以甲子、乙丑、丙寅三年之中,就兴世馆主东阳孙游岳,咨禀道家符图经法,虽相承皆是真本,而经历模写,意所 未惬者,于是更博访远近以正之。戊辰年始往茅山,便得杨许 手书真迹,欣然感激。至庚午年,又启假东行浙越,处处寻求 灵异。至会稽大洪山,谒居士娄慧明,又到余姚太平山,谒居 士杜京产;又到始宁跂山谒法师钟义山;又到始丰天台山谒诸 僧标,及诸处宿旧道士。并得真人遗迹十余卷,游历山水二百 余日乃还。爰及东阳长山、吴兴天目山,于潜、临海、安固诸 名山,无不毕践。身本轻捷,登陟无艰。瞻恤寒栖,拯救危急, 救疗疾恙,朝夕无倦。其别有阴恩密惠,人莫得知之。虽借人 书,随误治定。在人间制述甚多,了不存录,谨条先生所撰记 世道书,名目如左:

  《学苑》十秩百卷(此一书,先生常云:“群书舛杂,欲探一事,不可遍检。”乃钞撰古今要用,以类相从,为一百五 十条,名为《学苑》,比于《皇览》,十倍该备。近赐翊语:

  “吾无复此暇,汝可踵成之。此书若毕,于学问手笔家,无复他寻之劳矣。”)。《孝经》、《论语集注》并自立意共一秩( 十二卷),《三礼序》共一卷,并自注。注《尚书》、《毛诗 序》共一卷(《左传》已有刘实、贺道养注。 《易略例》即是

  《易序》,不假复注)。《老子内外集注》四卷(并自立意)。

  《三国志赞述》一卷,《抱朴子注》二十卷,《世语阙字》二卷(依陆文更以意造《世语》所阙者)。《续临川康王世说》 二卷,《太公孙吴书略注》二卷,《古今州郡记》三卷,(并 造《西域图》一张)。《帝王年历》五卷(起三皇至汲冢竹书 为正,检五十家书历异同共撰之也)。《真仪集》三卷,《玉 匮记》三卷(说名山福地事)。《七曜新旧术》二卷,《占筮 略要》一卷(有十三法)。《风雨水旱饥疫占要》一卷(有十 法)。《算数艺术杂志》一卷,《举百事吉凶历》一卷。《本 草经注》七卷,《肘后百一方》三卷(增补葛氏)。《效验施 用药方》五卷(此二十四种并世用所撰目书,又作《相书序》

  《述异记序》,如此等并在集中)。《登真隐诀》三秩(二十四卷,此一诀皆是修行上真道经要妙秘事,不以出世)。《真 诰》一秩七卷(此一诰并是晋兴宁中众真降授杨许手书遗迹。 顾居士已撰,多有漏谬,更诠次叙注之尔,不出外闻)。《梦 记》一卷(此一记先生自记所梦征想事,不以示人),《合丹 药诸法式节度》一卷,《集金丹药白要方》一卷,《服云母诸 石药消化三十六水法》一卷,《服草木杂药法》一卷,《断谷 秘方》一卷,《灵方秘奥》一卷,《消除三尸诸要法》一卷, 撰集《服气导引法》一卷,集《人间诸却灾患法》一卷(此九 种,所撰集道书,自先生凡所撰集,皆卷多细书大卷,贪易提 录,若大书皆得数四,又有图象杂记甚多,未得一二尽知尽见 也)。

  又作浑天象,高三尺许,地居中央,天转而地不动。二十八宿度数,七曜行道,昏明中星,见伏早晚,以机转之,悉与 天相会。云此修道所须,非但史官家用。又欲因流水作自然漏 刻,使十二时轮转循环,不须守视,而患山涧水易生苔垢,参 差不定,是故未立。

  先生形细,身长七尺二寸,腰止围二尺六寸。薄皮肤,露筋骨,青白色,长头面,疏眉目,鼻小而平直,长额耸耳,左 耳内轮有大黑志如豆,耳两孔里各有十余大毛出外二三寸。方 颐秃鬓,露颡少须发。右肩上有一紫志如两钱大,右股内有数 十细黑子,多作七星形,起正方,如铁枪脚。眼中常见有异光 象。左右各类,未尝言其状。闻人说,小来本神仪端洁,十五 已上,弥为美茂,每出,路人多叹羡。虽冬月行,常执扇自障。 年二十九时,于石头城忽得病,不知人事,而不服药,不饮食。 经七日,乃豁然自差,说多有所睹见事。从此容色瘦瘁,言音 亦跌宕阐缓,遂至今不得复常。音响本清正,大小称形,言词 率易无姿制。行步举动,翩翩轻利,颜仪和明不严毅,小大见 之,皆乐悦附,而自令人畏服。门徒胥附,承奉祗肃,有如宫 庭。小来与人有隔,数岁便不与人共瓯箸饮食。及长,游处宿 息,常自然安置。性不嘲调,世中戏谑,一切不为。为人强精 魂,夜行独宿,无所疑畏,一生不识魇。入山以来,巾褐未尝 离体。

  吴荆牧陶浚七代孙,名弘景,字通明,丹阳秣陵人也。初娠,母梦日精在怀,并二天人降,手执香炉。觉语左右曰:当 孕男子非凡人,亦恐无后。及生标异,幼而聪识,成而博达。 因读《神仙传》,便有乘云驭龙之志。年十七,与江敩、褚炫、 刘俣为宋升明四友。仕齐,历数王侍读,皆总记室,笺疏精丽, 为时所重师法。及清溪宫成,献颂,宣旨褒赞,无欲刻石,王 俭议异乃止。年二十余服道,后就兴世馆孙先生谘禀经法,精 行道要,殆通幽洞微。转奉朝请,乃拜表解职,答诏优叹,赐 与甚厚。公卿祖之征虏亭,供帐甚盛,咸云自齐已来,未有斯 事。遂入茅山,又得杨许真书,遂登岩造静,自称华阳隐居, 书疏亦如此代名。特爱松风,庭院皆植,每闻其响,便欣然为 乐。至明帝,欲迎往蒋山,恳辞得止,然敕命饷赉,恒为烦剧。 乃造三层楼,先生居其上,弟子居中,接宾于其下,令一小竖 传度而已。潜光隐曜,内修秘密,深诚所诣,远属霞人,可谓 感而遂通者也。身长七尺八寸,为性圆通谦谨,心如明镜,遇 物斯应。少忧戚,无嫉竞,灭喜怒,澹哀乐,或有形于言迹者, 是显事厉物。深慕张良之为人,率任轻虚,飘飘然恒有云间器。 其所修为,皆自得于心,非傍识能及。尤长于铨正伪谬,地理 历算,文不空发,成即为体。造浑天仪,转之与天相会。其纂

  《真诰》、《隐诀》,注《老子》等书二百余卷。至永元二年,深托向晦。及梁武帝革命,议国号未定,先生乃引诸谶记,梁 是应运之符。又择郊禅日,灵验昭著,敕使入山,宣旨酬谢。 帝既早与之游,自此之后,动静必报。先生既得秘诀,以为神 丹可成,恒苦无药,帝皆给之。又手敕咨迓,先生画两牛,一 牛散放于水草之间,一牛著金笼头,有人执绳,以杖驱之。帝 笑曰:此人无所求,欲效曳尾龟,岂有可致之理?时有大事, 无不前已奏陈,时人谓为山中宰相。以大通初献刀二,一名善 胜,二名成胜,为佳宝。梁帝《金楼子》云:于隐士重陶贞白, 士大夫重周弘正。其于义理,精博无穷,亦一时名士也。先生 常作诗云:夷甫任散诞,平叔坐谈空,不言朝阳殿,化作单于 宫。其时人事竞谈玄理,不习武事,侯景之难,并如所言。大 同二年告化,时年八十五,颜色不变,屈伸如常,屋中有香气, 积日不散。诏赠中散大夫谥曰贞白先生,仍遣舍人监护丧事( 马枢《得道传》云:“授蓬莱仙监。”)。弟子数十人,唯王 远知、陆逸冲称上足焉。

相关资讯

    暂无相关的数据...
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

验证码: 看不清楚?
    首页 | 书馆 | 话题 | 集市 | 观影 | 赏图 | 下载 | 留言 | 链接

    每日9:00-24:00

    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