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九·武部
戰伐
《尚書大傳》曰:戰者,憚驚之也。
《春秋說題辭》曰:伐人者,國內行威,有所斬壞,伐之爲言敗也。
太公《金匱》曰:武王伐殷,丁侯不朝,尚父乃畫丁侯射之,丁侯病,遣使請臣,尚父乃以甲乙日拔其頭箭,丙丁日拔目箭,戊己日拔腹箭,庚辛日拔股箭,壬癸日拔足箭,丁侯病乃愈,四夷聞乃懼,越裳氏獻白雉。
《尚書》曰:今予發,惟恭行天之罰,今日之事,弗愆於六步七步,乃止齊焉,夫子勖哉 ,弗愆於四伐五伐,六伐七伐,乃止齊焉。
又曰:帝曰:咨禹,惟茲有苗弗率,汝徂征,禹乃會群後,誓于師曰:濟濟有衆,鹹聽朕命,蠢茲有苗,昏迷不恭,侮慢自賢,反道敗德,君子在野,小人在位,民棄不保,天降之咎,肆予以爾衆士,奉辭伐罪。
《禮記》曰:天子將出征,類乎上帝,宜乎社,造乎禰,禡於所征之地。
《大戴禮》曰:明主之所征也,誅其君,改其政,率其民而不奪其財也,故曰:明主之征也,猶時雨也,至則民悅矣。
《左傳》曰:衛大旱,甯《莊子》曰:周饑,克殷而年豐,天其或者欲使衛討邢乎,從之 ,師興而雨,事具天部雨篇。
又曰:晉侯複假道於虞以伐虢,宮之奇諫曰:虢,虞之表也,虢亡,虞必從之,諺所謂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,虞虢之謂也,虞公不聽,後遂爲晉所滅。
春秋佐易[注]《太平禦覽》三百三十九作助。期曰:太尉主甲卒神,名辯會,曰庫兵動,鼓自鳴,得諸侯象也。
《管子》曰:桓公北伐山戎,以升布天下。
又曰:桓公北伐孤竹,未至卑耳之谿十裏,援弓而射,未敢發也,謂左右曰:見前人乎,對曰:不見,公曰:寡人見人長尺,而人物具焉,冠冠,右袪衣 ,馬前疾走,寡人其不濟乎,管仲曰:袪衣示前有水也,右示涉也,至卑耳之谿,從左涉,深及冠,從右涉,方深至膝,已涉大濟,公拜曰:仲父之聖若此也。
又曰:代出狐白皮,狐應陽之變 ,六月而一見,公貴買之,代人臣難得,喜其貴價,必相率而求之,令齊載金錢之代谷,求狐白皮,代王聞之,果去其農 ,處山林求狐,二十四月,不得一狸皮,齊聞而伐之,代王即將其國士卒服於齊,事具獸部四狐屬篇。
《韓子》曰:秦穆公以女樂三人遺戎王,戎王大悅,聽樂終歲不還,舉兵伐之,開地千里。
《史記》曰:樂毅並獲趙楚韓魏燕之兵,以伐齊,破之,追至於臨淄,齊忄昏王走保於莒,樂毅獨留徇齊,攻臨淄,盡取齊寶財物祭器輸之燕,昭王大悅 ,親至濟上勞軍,行賞饗士,封毅於昌國,號爲昌國君。
《韓詩外傳》曰:武王伐紂,到邢丘,軛折爲三,天雨三日不休,武王懼,召太公而問之曰:紂未可伐乎,太公曰:不然,軛折爲三者,軍當分介爲三也 ,天雨三日者,欲灑吾兵也。
《淮南子》曰:人有伐國之志,雄雞夜鳴,庫兵動而戎馬驚。
《漢書》曰:武帝末年,悔伐之事,乃封丞相爲富民侯。
又曰:武王[注]按當作帝。南伐越 ,以牡荊曰:[注]漢書郊祀志作畫。北升[注]漢書作鬥。登龍,以象天[注]漢書作太。一,命曰靈旗,以指所伐。
《論衡》曰:太公陰謀書,武王伐殷,兵至牧野,晨舉脂燭,推掩不備。
《魏志》曰:景元四年,鄧艾伐蜀,自陰平,行無人之地七佰餘裏,鑿山通道,作橋閣,山高穀深,至有艱險,艾以旗自裹,推轉而下,將士皆攀木緣崖,魚貫而進。
摯虞新禮議曰:漢魏故事 ,遣將出征,符節郎授鉞於朝堂 ,新禮遣將,禦臨軒,尚書授節鉞,古兵書跪而推轂之義也。
摯虞決疑要注曰:古者帝王 ,征以齊車,載遷廟之主以行,故尚書甘誓曰:用命賞于祖,不用命戮於社。
王隱《晉書》曰:咸康元年,督護王隨,領三千人,討寧州賊,吹三角皆裂,軍人惡之,隨曰:裂者破也,當破賊而得土地也。
【詩】後漢崔駰安封侯詩曰:戎馬鳴兮金鼓震,壯士激兮忘身命,破光甲兮跨良馬,揮長戟兮廓強弩。
魏文帝於黎陽作詩曰:千騎隨風靡,萬騎正龍驤,金鼓震上下,幹戚紛縱橫,白旄若素霓,丹旗發朱光,追思大王德,胥宇識足臧,經歷萬歲林,行行到黎陽。
又詩曰:朝發鄰[注]按當作鄴。城,夕宿韓陵,霖雨讖塗,與人困窮,載馳載驅,沐雨櫛風,舍我高殿,何爲泥中,在昔周武,爰暨公旦,載主而征,救民塗炭,彼此一時,唯天所贊,我獨何人,餘不靜亂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