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一·封爵部
總載封爵
[[注]本卷宋本缺,據明本補。]
[注]總載封爵親戚封 功臣封遜讓封 外戚封婦人封尊賢繼絕封
《周官》曰:王畿,其外方五百里,曰侯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甸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男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采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衛服 。又其外方五百里 ,曰蠻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夷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鎮服。又其外方五百里,曰蕃服。
《呂氏春秋》曰:太公望封於齊,周公旦封於魯,二君者甚相善也,相謂曰:何以治國 ,太公望曰 :尊賢上功,周公曰:親親上恩,太公曰:魯自此削矣,周公曰:魯雖削,有齊者亦必非呂氏也,其後齊日以大,至於霸,二十四世而田氏有齊國,魯日以削,至於僅,四十四世亡。
《史記》曰:殷以前尚矣,周封五等,公侯伯子男,然封伯禽康叔於魯衛,地各四百,親親之義,褒有德也,太公兼五侯地,尊勤勞也,武王成康 ,所封數百,而同姓五十,地土[注]《太平禦覽》一百九十八作上。不過百里,下三十,以輔衛王室。
又曰:騶忌見威王,王說之,三月而受相印,淳於髡見之曰:善說,既有愚志,原陳諸前,髡說畢,趨出,至門而面其仆曰:是人者,吾語之徵[注]太平禦覽一百九十八作微。言五,其應我若響之應聲,是必封不久矣。
《漢書》曰:李廣與望氣王朔語曰:漢擊匈奴,廣未嘗不在其中,而諸妄校尉已下,材能不及中人,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,廣不爲後人,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,何也,豈吾相不當侯耶,朔曰:將軍自念,豈嘗有所恨者乎,廣曰:吾爲隴西太守,羌嘗反,吾誘降八百餘人,詐而同日殺之,至今恨獨此爾,朔曰:禍莫大殺已降,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也。
漢雜事曰:天子太社,以五色爲壇,封諸侯者,取其土,苴以白茅,授之,各以所封方之色,以立社於其國,故謂之受茅土,漢興,唯皇子封爲王者得茅土,其他臣,以戶賦租入爲節,不受茅土,不立社。
《東觀漢記》曰 :上封功臣 ,皆爲列侯,大國四縣,[注]原訛絲,據馮校本改。餘各有差,博士丁恭等議,古帝王封諸侯,不過百里,故利以建侯,取法於雷,上曰:古之亡國,皆以無道,未嘗封功臣地多而滅者也,乃遣謁者,即授印綬。
又曰:馮勤使典諸侯封事,勤差量功次輕重,國土遠近,地勢豐王,不相逾越,莫不厭服焉,自是封爵之制,非勤不定
《白虎通》曰:受命之王,致太平之美,群臣上下之功,故盡封之,及中興征伐,大功皆封,盛德之士亦封之,以德封者,必試之爲附庸,三年有功 ,因而封之五十裏,元士有功者,亦爲附庸也,其位大夫有功 ,成封五十裏,卿成封七十裏,公成封百里。
又曰:王者即位,先封賢者,憂民之急也,故列土分疆,非爲諸侯,張官設府,非爲卿大夫,皆爲民也。
《鹽鐵論》曰:昔太公封營丘之墟,辟草萊而居焉,地薄人少,於是通利末之道,極女工之功,是以鄰國交於齊,財畜貨殖,世爲彊國,管仲相桓公,襲先君業,輕重之變,南服彊楚,而霸諸侯,袁子曰:今有卿相之才,居三公之位,修其治政,以寧國家,未必封侯也 ,今軍政之法,斬一牙門將者封侯,夫斬一將之功 ,孰與安寧天下者乎,夫斬一將之功者封侯,失封賞之意也。
《相書》曰:天中容半印,封侯。
又曰:天中正舀如刀者,封侯。
《周易》曰:我有好爵,吾與爾靡之。
《左傳》曰:齊莊公爲勇爵,殖倬郭最欲與焉,州綽曰:東閭之役,臣左驂迫,還於門中,識其枚數,其可以與乎,公曰:子爲晉君也,對曰:臣爲隸新。
《管子》曰:爵不尊,祿不重者,不與圖難犯危,以其道爲未可以求之也,是故先王制軒冕,足以著貴賤,不求其美,設爵祿,足以守其服,不求其親 ,使君子食於道,小人食於力。
《孟子》曰:有天爵,有人爵,仁義忠信,樂善不倦,此天爵也,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,古之人,脩其天爵,而人爵從之,脩其天爵,以要人爵,既得人爵,而棄其天爵,則惑之甚者也。
《商君書》曰:明主之所貴唯爵,爵賞不榮,其民不急,列爵不顯,則民不事,爵易得,則民不貴祿,賞不道,則民不以死爭位也。
又曰:凡人主之所以勸民者,官爵也,國之所以興者,農戰也,今民求官爵,皆不農戰,而以功言虛道,此謂勞民者,其國必削。
周官禮曰:諸公之地,封疆方五百里,其食者半。
又曰:公執桓圭。
又曰:諸侯之地,封疆方四百里,其食者三之一。
又曰:諸侯諸伯七命,其國家宮室,車旗衣服禮儀,皆以七爲節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