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三十八·禮部上
祭祀
《尚書大傳》曰:祭之爲言察也,薦,至也,言人事至於神也。
《爾雅》曰:春祭曰祠,祠之言食 ,夏祭曰礿,新菜可汋,秋祭曰嘗,嘗新穀也,冬祭曰蒸,蒸,進也,進品物祭天曰燔柴,既祭,積薪焚之,祭地曰瘞薶,既祭,埋藏之,祭山曰庪懸,或庪或懸,置之於山,庪音軌。祭水曰沈浮,或沈或浮,置之於水,祭星曰布,布散於地,祭風曰磔,今俗當大道中磔狗,雲以止風,此其遺象也,是類是禡,師祭也,類於上帝,禡於所征之地,禡,莫架反,出詩雅也。既伯既禱,馬祭也,伯,馬祖也,將用馬力,必先祭其祖也。
《廣雅》曰:圓丘大壇,祭天也,方澤大折,祭地也。
《周書》曰:設丘兆於南郊,以祀上帝,配以後稷農星,先王皆與食。
《說文》曰:除惡之祭曰禬,告事示福曰禱,道上之祭曰犬軍,絜意以享曰禋,以事類祭神曰礻類,祭司命曰礻比,俾利反。祭豕先曰礻曹,似勞反。月祭曰祽。子內反。
《周官》曰:凡庶人不畜者,祭無牲,不耕者,祭無盛。
又曰: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,埋沈祭山林川澤,以副副音孚逼(經典釋文下有反字)膝(周禮注作焜。)也。辜祭四方百物,以肆獻祼享先王,以饋食享先王。
又曰:凡陽祀,用騂牲毛之,陰祀,用黝牲毛之,陰是北郊。
又鄭注曰:《周禮》曰:郁爲蘭也,煮之和鬯酒也。
《禮記》曰:祭,豐年不奢,凶年不儉。
又曰:祭不欲數,數則不敬,祭不欲疏,疏則怠,是故君子合諸天道,春禘秋嘗,霜露既降 ,君子履之,必有悽愴之心,非寒之謂也,春雨露既濡,君子履之,必有怵惕之心,如將見之,樂以迎來,哀以送往。
又曰:孟春之月,其祀戶,祭先脾,孟夏之月,其祀竈,祭先肺,中央土,其祀中霤,祭先心,孟秋之月,其祀門,祭先肝,孟冬之月,其祀行 ,祭先腎,天子祭天地四方山川五祀,歲遍,大夫祭五祀,歲遍,士祭其先,祭日於壇,祭月於坎,日於東序,月於西序,以別幽明內外 ,王立七祀 ,曰司命,曰中霤,曰國行,曰國門,曰泰厲,曰戶,曰竈,諸侯五祀,曰司命中霤國門國行公厲,大夫三祀,曰族厲,曰門,曰行,士二祀,曰門,曰行,庶人一祀,曰或亡戶,或立竈,聖人之制祀也,法施於人則祀之,以死勤事則祀之,以勞定國則祀之,能禦大災則祀之,日月星辰,人所瞻仰也,山林川穀丘陵,人所取材用也,非此族也,不在祀典。
《尚書》曰:肆類于上帝,禋于六宗,望於山川,遍於群神,王肅注雲,六宗者,所宗者皆絜祀之,埋少牢於泰昭,祭時也,相近於坎壇,祭寒暑也,王宮祭日也,夜明祭月也,幽禜祭星也,雲禜祭水旱也。
《詩》曰: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。
《穀梁傳》曰:宮室不設,不可以祭者,薦其義也,非享味也。
《物理論》曰:古者尊祭重神,祭宗廟 ,追養也,祭天地,報往也。
《論衡》曰:凡祭祀之義有二,一曰報功,二曰修先,報功以勉力,脩先以崇恩也。
《幽明錄》曰:廟方四丈,不作墉道,廣□[注]原缺,明本作五,《初學記》十三作四。尺,夾樹蘭香 ,齋者煮以沐浴後祭,所謂蘭湯。
《屍子》曰:齊有貧者,命其狗爲富,命其子爲樂,方將祭,入於室,叱之曰:富出,祝曰:不祥 ,家果有禍,長子死,哭之曰:樂乎,而不自悲也。
《孔叢子》曰:元和二年春,帝東巡狩 ,還過魯,幸闕裏,乙太牢祀孔子及七十弟子,作六代之樂,大會孔氏男子二十以上者六十人。
《越絕書》曰:越王既往平吳,春祭三江,秋祭五湖,因以其時爲之立祠,垂之末世,傳之萬載。
《漢書》曰:高祖微時,聞魏公子賢 ,及即位,每過大梁,常祀公子,高祖十二年 ,從擊黥布還,爲公子置守塚五家,世世以歲四時奉祠。
又曰:元始四年,詔書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,蜀郡以文翁,九江以召父應,詔書歲時郡二千石率官屬行禮奉祠,信臣家在南陽,亦爲立祠。
又曰:初朱邑且死,囑其子曰:我故爲桐鄉嗇夫,其民吏愛我,必葬桐鄉,後世子孫奉我,不如桐鄉民,及死,其子葬之桐鄉西郭外,民果共爲邑起塚,立祠祭,至今不絕。
《東觀漢記》曰:桓譚,字君山,沛人,章帝元和中,行巡狩至沛,令使者祠譚家,鄉里甚榮之。
又曰:永平二年十一月,詔京兆右扶風,以中牢祀蕭何霍光,出郡錢穀,給蕭何子孫,在三裏內者,悉令侍祠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