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五十二·治政部上
赦宥
《易》曰:雷雨作解,君子以赦過宥罪。
《周官》曰:國君過市,刑人赦。
《尚書》曰:象以典刑,流宥五刑,鞭作官刑,朴作教刑,眚災肆赦,怙終賊刑。
又曰:五刑之疑有赦,五罰之疑有赦。
《論語》曰:赦小過,舉賢才,《管子》曰:凡赦者,小利而大害也,久而不勝其禍,無赦者,小害而大利也,久而不勝其福,故赦者,餎馬之委轡也。
《漢書》曰:宣帝元年詔曰:乃者鳳皇集泰山陳留,甘露降未央宮,其赦天下。
《史記》曰:陶朱公中子殺人,囚於楚,朱公曰:殺人死,職也,使少子往視之,裝黃金千鎰,長男請行,公不許,長男曰:長子家督也,今不遣,是吾不肖,欲自殺,不得已,乃爲一封書及金,令遺故所善莊生,莊生乃見王曰:某星犯某宿,宜以德報,王乃使使封三錢之府,長男爲王當赦,弟固當出,見莊生曰:弟今自赦,固辭去,乃取金,莊生恥爲兒子所賣,乃入見王曰:陶朱公子多賂王左右,今赦,恐失望,王遂殺之,載喪而歸。
《東觀漢記》曰:吳漢疾篤,車駕親臨,問所欲言,對曰:臣愚無所識知,唯原慎無赦而已。
謝承《後漢書》曰:學中諸生,與李膺等更相褒重,莫不思其貶議,時河內張成,善說風角,推占當赦,遂教子殺人,李膺爲河南尹,督之,促收捕,既而逢宥獲免,膺愈憤,竟案殺之,初成以方伎交通宦官,帝亦頗訊其占,成弟子牢脩,因上書誣告膺等,多養太學遊士,交結諸郡生徒,更相驅馳,共爲部党,於是天子震怒,班下郡國,逮捕黨人。
《續漢書》曰:建武二年,詔曰:其赦天下,惟殘賊用刑戮深刻,獄多冤人,朕甚湣之 ,自今已後,有犯者,將正厥辜。
袁崧《後漢書》曰:賈彪,字偉節,遊京師,與郭林宗等爲談論之首,一言一行,天下以爲准的 ,黨事起,彪謂同志曰:吾不西行,大難不解,即入關,設方略,天子爲之大赦。
《華陽國志》曰:諸葛亮時,有言公惜赦者,亮答曰:治世以大德,不以小惠,故匡衡吳漢,不原爲赦,先帝亦言,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,每見啓告治亂之道悉矣,曾不語赦也,若劉景叔[注]《太平禦覽》六百五十二作升。父子,歲歲赦宥,何益於治。
《蜀志》曰:孟光,字孝裕,延熙九年秋,大赦,光衆責大將軍賈[注]太平禦覽六百五十二作費。禕曰:夫赦者,偏枯之物,非明世所宜有也,衰弊窮極,必不得已,然後乃可權而行之爾。
《裴頠集》曰:臣聞感神以政,應變以誠,故桑穀之異,以勉己而消,漢末屢赦,猶淩不反,由此言之,上協宿度,下甯萬國,唯在賢能,慎厥庶政,殆非孤赦所能增損也。
《郭子》曰:孫秀降晉,武帝厚存寵之,妻以姨妹蒯氏,室家甚穆,妻嘗妒秀 ,乃罵爲貉子,秀大不平之,遂出不復入,蒯氏自悔責,請救於帝,時大赦,群臣鹹見,既出,帝獨留秀,從容言曰:天下曠蕩,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,秀免冠謝,遂爲夫婦如初,事具人部妒篇。
風角書曰:春甲寅日,風高去地三四丈,鳴條以上,常從申上來,爲大赦,期六十日。
【賦】後漢崔寔大赦賦曰:惟漢之十一年四月,大赦,滌惡棄穢,與海內爲始,亹亹乎恩[注]《初學記》二十作思。隆平之進[注]《初學記》作道 。也,寔就而賦焉,以爲五帝異制,三王殊事,然其承天據地,興設法制,一也,陛下以苞天之大,承前聖之迹,朝乾乾於萬機,夕處敬以厲惕,然猶痛刑之未錯,厥將大赦,所以創太平之迹,旌頌聲之期,新邦家而更始,垂祉羨乎將來 ,此誠不可奪也,方將披玄雲,照景星,獲嘉禾於疆畝,數蓂莢於階庭,攔麒麟之肉角,聆鳳皇之和鳴,農夫歡於時雨,工女樂於機聲,雖皇羲之神化,尚何斯之太寧。
【詔】後魏溫子昇孝莊帝殺爾朱榮詔曰:蓋天道忌盈,人倫疾惡,疏而不漏,刑之無舍,是以呂霍之門,禍譴所伏,梁董之家,咎徵斯在,爾朱榮爰自晉陽,同憂王室,義旗之建,大會孟津,與其樂推,其成鴻業,論其所由,乃有勳效,但致遠恐泥,終之寔難,習未崇朝,豺聲已露,既位極宰衡,地逾齊魯,容養之至,豈複是過,但心如猛火,山林無以供其暴,意等漏卮,江河無以充其溢,既見金革稍甯,方隅漸泰,不推天功,謂爲己力,與奪任情 ,臧否肆意,無君之迹,日月已甚,乃有裂冠毀冕之心,將爲拔本塞源之事,天既厭亂,人亦悔禍,將而有聞,罪無攸縱 ,是而可懷,孰不可忍,並以伏辜,自貽伊戚,元惡既除,人神慶泰,便可大赦天下。
又遷都拜廟鄴宮赦文曰:建國所先,理屬於宗廟,立事爲大,禮歸於禋祀,大丞相渤海王,神武命世,重匡頹曆,導塞源於將竭,扶神器於已傾,立天地之大功,成人臣之重義,朕以沖昧,猥當樂推,關路多虞,衿帶難固,瞻言往事,取則前脩,乃襲去酆,用追遷亳,定鼎鄴都,蔔世惟永,民用子來,功成不日,今清廟初興,閟宮始就,靈祗萃止,祖考來格,神光夜照,香氣朝聞,令月吉辰,躬展誠敬,時和氣婉,景麗雲柔,四表來庭,萬國在位,哀樂相交,感慶兼集,固宜觀象雷雨,布寬大之恩,取類澤風,申肆眚之令,可大赦天下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