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十八·人部二
老
《说文》曰:老,考也,七十曰耆,八十曰耋,九十曰耄。
《释名》曰:九十曰鮐背,或曰黄耇,或曰冻梨,或曰鲵齿,或曰眉寿。
《易》曰:枯杨生荑,老夫得其女妻。
《尚书》曰:五福,一曰寿。
《礼记》曰:百年曰期颐。
又曰:凡养老,有虞氏以燕礼,夏后氏以飨礼,殷人以食礼,周人脩而兼用之。
又曰:六十养於国,七十养於学 ,八十拜君命,一坐再至。
又曰:五十始衰,六十非肉不饱,七十非帛不暖。
又曰:五十杖於家,六十杖於乡,七十杖於国,八十杖於朝。
《毛诗》曰: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
又曰:酌以大斗,以祈黄耇,黄耇鮐背,以引以翼。
《左传》曰:烛之武对郑伯曰:臣之壮也,犹不如人,今老矣,无能为,事具游说篇。
又曰 :晋悼大夫[注]《太平御览》三百八十三作夫人。食舆人,绛县人或年长矣,使问之年,曰:臣小人也,不知纪年 ,臣生之岁,正月甲子朔,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,其年[注]御览作季。於今三之一也,使问诸师旷,曰:七十三矣。
《论语谶》曰:尧舜游首山,观河渚,乃有五老游河渚,曰:河图将浮,五老飞为流星,上入昴。
《国语》曰: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,警於国曰 :苟在朝者,无谓我老耄而舍我也,必恭恪於朝,朝夕以警戒我,闻一二之言,必诵志而纳之,以训导我。
《周书》曰:文王召太子发曰:呜呼,我身老矣,吾语汝,我所保与守,守之哉,传之子孙,事具帝王部。
《尚书·中候》曰:齐桓公封禅,谓管仲曰:寡人日暮,仲父年艾。
《尸子》曰:汤问伊尹曰:寿可为耶,伊尹曰:王欲之则可为,弗欲则不可为也。
《孟子》曰:伯夷避纣,居北海之滨,闻文王作,兴曰:盍归乎来,吾闻西伯善养老者,太公避纣,居东海之滨,闻文王作,兴曰:盍归乎来,吾闻西伯善养老者,二老者,天下之大老也。
《战国策》曰:昔者秦魏为与国,齐楚约攻魏,魏使人求救於秦,冠盖相望,秦救不出,魏人有唐且者,年九十馀,谓魏王曰:老臣请西说秦,令兵出,可乎,曰:敬诺,遂约车遣之,且说秦王,秦王遂发兵救之。
《史记》曰:秦始王谓王翦曰:将军老矣,何怯也。
又曰:武帝使使,束帛加璧,安车驷马,迎申公,至见天子,天子问治乱事,申公时已年八十馀矣。
又曰:伏生,秦博士,孝文欲求治尚书,天下无有,闻伏生能治,欲召之,是时伏生老不能行,诏晁错往受之。
《韩诗外传》曰:齐桓公见亩丘人曰:叟年几何,对曰:臣年八十三矣,公曰:美哉寿也。
又曰:楚丘先生,被蓑带索,见孟尝君,孟尝君曰:先生老矣,春秋高矣,多遗忘矣,何以教文,先生曰:恶将我使而老哉,使我投石拔距乎,追车赴马乎,吾则将死,何暇老哉,将使我深计而远谋乎,设精神而决嫌疑,吾乃始壮矣,何老之有。
《说苑》曰:楚文王伐郑,使王子革子露车,二子出游,老人载畚从乞焉,不与,搏而夺之畚。
《汉书》曰:冯唐以老为郎,文帝辇过,问曰:父老何自为郎。
又曰:张苍口中无齿,饮乳 ,妻妾以百数,曾孕者不复幸,年百馀岁乃卒。
又曰:张安世荐苏武明习故事,奉使不辱,宣帝以武著节老臣,令朝朔望,号称祭酒。
《东观汉记》曰:马援年六十二,请击五溪蛮,帝愍其老,未许,援曰:臣尚能被甲上马,帝令试之,援据鞍顾盻,以示可用,帝笑曰:矍铄哉是翁,遂遣援,事具武部将帅篇。
《续汉书》曰:民年七十者,授之以玉杖,餔之以糜粥,玉杖长九尺,端鸠饰,鸠,不噎之鸟也,欲老人不噎也。
又曰:仲秋祠老人星于国南郊。
《神仙传》曰:淮南王安好道术,八公诣门,门者见垂白,不进,八公皆化成童子,色如桃花,门吏白王,王迎之,登思仙之台,八公还成老人,授之要道。
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