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菑第五十四
大夫曰 :“巫祝不可与并祀,诸生不可与逐语,信往疑今,非人自是。夫道古者稽之今,言远者合之近。日月在天,其征 在人,菑异之变,夭寿之期,阴阳之化,四时之叙,水火金木, 妖祥之应,鬼神之灵,祭祀之福,日月之行,星辰之纪,曲言 之故,何所本始?不知则默,无苟乱耳。”
文学曰 :“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阴阳,四时相继,父生之,子养之,母成之,子藏之。故春生,仁;夏长,德;秋成,义; 冬藏,礼。此四时之序,圣人之所则也。刑不可任以成化,故 广德教。言远必考之迩,故内恕以行,是以刑罚若加于己,勤 劳若施于身。又安能忍杀其赤子,以事无用,罢弊所恃,而达 瀛海乎?盖越人美蠃蚌而简太牢,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。故不 知味者,以芬香为臭,不知道者,以美言为乱耳。人无夭寿, 各以其好恶为命。羿、敖以巧力不得其死,智伯以贪狠亡其身。 天菑之证,祯祥之应,犹施与之望报,各以其类及。故好行善 者,天助以福,符瑞是也。易曰 :‘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’ 好行恶者,天报以祸,妖菑是也。春秋曰 :‘应是而有天菑。
‘周文、武尊贤受谏,敬戒不殆,纯德上休,神只相况。诗云:
‘降福穰穰,降福简简。’日者阳,阳道明;月者阴,阴道冥;君尊臣卑之义。故阳光盛于上,众阴之类消于下;月望于天, 蚌蛤盛于渊。故臣不臣,则阴阳不调,日月有变;政教不均, 则水旱不时,螟螣生。此灾异之应也。四时代叙,而人则其功, 星列于天,而人象其行。常星犹公卿也,众星犹万民也。列星 正则众星齐,常星乱则众星坠矣。”
大夫曰 :“文学言刚柔之类,五胜相代生。易明于阴阳,书长于五行。春生夏长,故火生于寅木,阳类也;秋生冬死, 故水生于申金,阴物也。四时五行,迭废迭兴,阴阳异类,水 火不同器 。金得土而成,得火而死,金生于巳,何说何言然 乎?”
文学曰 :“兵者,凶器也。甲坚兵利,为天下殃。以母制子,故能久长。圣人法之,厌而不阳。诗云 :‘载戢干戈,载 橐弓矢,我求懿德,肆于时夏 。’衰世不然。逆天道以快暴心, 僵尸血流,以争壤土。牢人之君,灭人之祀,杀人之子,若绝 草木,刑者肩靡于道。以己之所恶而施于人。是以国家破灭, 身受其殃,秦王是也。”
大夫曰 :“金生于巳,刑罚小加,故荠麦夏死。易曰:
‘履霜,坚冰至。’秋始降霜,草木陨零,合冬行诛,万物毕藏。春夏生长,利以行仁。秋冬杀藏,利以施刑。故非其时而 树,虽生不成。秋冬行德,是谓逆天道。月令 :‘凉风至,杀 气动,蜻蛚鸣,衣裘成。天子行微刑,始貙蒌,以顺天令 。’ 文学同四时,合阴阳,尚德而除刑。如此,则鹰隼不鸷,猛兽 不攫,秋不搜狝,冬不田狩者也。”
文学曰 :“天道好生恶杀,好赏恶罪。故使阳居于实而宣德施,阴藏于虚而为阳佐辅。阳刚阴柔,季不能加孟。此天贱 冬而贵春,申阳屈阴。故王者南面而听天下,背阴向阳,前德 而后刑也。霜雪晚至,五谷犹成。雹雾夏陨,万物皆伤。由此 观之:严刑以治国,犹任秋冬以成谷也。故法令者,治恶之具 也,而非至治之风也。是以古者,明王茂其德教,而缓其刑罚 也。网漏吞舟之鱼,而刑审于绳墨之外,及臻其末,而民莫犯 禁也。”
共有0条评论 网友评论